武汉发现霍乱病例,我们需要担心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汉霍乱 知乎 武汉发现霍乱病例,我们需要担心吗?

武汉发现霍乱病例,我们需要担心吗?

2023-08-10 2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注:一副当年反应霍乱患者皮肤发蓝的插画

(图片来源:John William Gear )

20世纪之前,霍乱在全球陆续发生了6次大流行,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当前,我们正处于第7次全球大流行之中,霍乱疫情仍在许多国家发生[3,4]。

02

了解霍乱

1883年,微生物学家科赫(Koch)发现了霍乱的病原体——霍乱弧菌[3]。在这之后,更多对霍乱的研究让人们逐渐了解这一疾病。

霍乱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可通过进食受霍乱弧菌污染的水、食物、水产品等传播[3,5]。

霍乱弧菌有许多血清型分类,但只有O1和O139型两种种群造成过大流行,O1型霍乱弧菌是前6次大流行的主要“凶手”,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与埃尔托生物型。

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第7次大流行,主要由O1型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O139型是相对较新的变异霍乱弧菌,本次武汉大学学生感染的正是O139型。人型普遍对O139型易感,即使是对O1型有免疫力的人,也无法预防O139型[3,4,6]。

对于普通人,胃酸其实可以杀死大部分霍乱弧菌而避免发病。但对于部分胃酸分泌减少的人,或摄入霍乱弧菌数较多的人,则可能发病[3]。

多数感染了霍乱弧菌的患者不出现任何症状,成为隐性感染带菌者,然而这种细菌在感染后的1~10天内,会出现在患者的粪便中并被排泄到周围的环境之中,这样就有可能感染他人。

霍乱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其最主要的表现为急性腹泻和剧烈呕吐。腹泻严重者,每天可能需要上十余次厕所,便量可超过1000毫升,粪便会像淘米水那样稀[3,5]。

霍乱致病的机制简单来说就是:霍乱弧菌产生的毒素作用于肠道,令人发生严重的腹泻和呕吐,进而发生脱水,可引发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3,5]。

同时,这些粪便和呕吐物会携带有大量的霍乱弧菌[5],因此在18世纪卫生制度较落后的环境下,霍乱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极易污染水源和食物,进而导致大范围传播。

但在认识到霍乱弧菌的传播与治病机制后,人们也逐渐摸索出了应对方法:

霍乱弧菌对热、干燥、酸性环境和消毒剂都敏感,在煮沸的水中仅能存活1分钟,干热消毒需2小时,在加氯的自来水中仅可生存15分钟[3]。这意味着,水和食物只要彻底煮熟就能大幅降低感染可能性。

同时,在数百年与霍乱等传染病的斗争中,人类也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卫生制度、排水管道、污水处理办法等,大幅降低了霍乱弧菌污染水源的情况。

而对于确诊患者,及时正确的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能够将病死率降低到1%以下[3]。

03

我们还需要担心感染霍乱吗?

在中国,1924年~1948年期间几乎每年都有霍乱发生。一些年份,报告患者数达十余万,病死率可达30%[3]。

在建国后,我国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对农村饮用水的消毒和粪便的集中管理,有11年未出现过霍乱病例[3,6]。

但随着全球第7次霍乱大流行发生,国内也发生过3次暴发。其中上世纪末的1次最为严重:

1993年,新疆首次发现O139型霍乱,当年累计病例11918人,涉及12个省。1994年,报告病例数达到了3.5万,涉及24个省。此后7年间病例数都在几千或上万的量级[6]。

目前,我国不是霍乱流行的主要疫区。但国家对霍乱仍非常重视:《传染病防治法》中要求一旦发现霍乱病例或疑似病例时,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地处理”[6]。

截至7月11日,针对武汉大学发现的一名霍乱病例,相关部门已做好对患者的隔离治疗,对其密接者和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并对相关环境进行检测和终末消毒。目前暂未发现其他新增的病例[7]。

在现代医学和高效的防治措施下,霍乱或较难引起大规模的暴发。但目前我们尚不能明确该患者是从何处感染了霍乱弧菌,也不了解该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因此,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

根据霍乱弧菌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能保护自己和家人:

打疫苗: 霍乱疫苗在国内目前是非免疫规划疫苗,为自愿、自费接种。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均可接种[5]。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霍乱流行地区的人型以及可能接触到霍乱弧菌的职业人群均建议接种。但现有疫苗对O139型效果较差。 注意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饮用生水,将食材彻底煮熟后食用。 如果出现腹泻和(或)呕吐不止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或许有人会觉得:霍乱感染人数不算多,为什么还属于甲类传染病?

事实上,霍乱仍在全世界范围造成巨大的破坏: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3到400万例霍乱病例,有21000~143000人死于霍乱[4]。

正是因为霍乱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我们国家才会高度重视,尽可能地在发现第一例病例时就遏制住其传播路径,避免造成大范围传播。而我们目前的成绩也是显著的:到了21世纪,除2005年在东南沿海出现过霍乱疫情外,我国的霍乱一直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低水平流行,病例数在数十到一两百[6]。

如果你有一瞬间觉得“霍乱好像不怎么严重”,那可能也正说明我们被保护得很好。

审稿专家:潘磊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

[2]《流行病的故事:从霍乱到埃博拉》

[3]传染病学 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74-182

[4]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holera

[5]http://rs.yiigle.com/CN112150202103/1312721.htm

[6]http://www.jbjc.org/article/doi/10.3784/jbjc.202109190528

[7]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790087157154245&_wb_client_=1

本文为腾讯医典独家稿件,二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号“腾讯医典”(Dr_TXyidian),违规转载将依法追责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注意卫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